心理咨询师,你的理想如何才能照进现实?

2019-01-04 17:16:32588

作者简介:丁美杉,1879计划四期班学员,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应用心理系毕业。

一、曾经掉进伪心理学的泥淖

从上初中开始,我就发现我和其他孩子脑回路似乎不太一样,可能是一种习惯,也可能是一种情绪,在生活中我会不停地问自己: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我是这个样子的?为什么别人好像都很轻易就能够拥有“快乐”这个东西而我却要花很大力气?很多事情在我看来是非常非常无趣的,别人却可以不去计较它的意义而享受着,对于快乐,我可能一直是个旁观者。

这些令我非常困扰,慢慢地这种困扰变成了一种恐惧,害怕别人知道我是多么无趣的一个人,害怕自己与人格格不入。参考着别人的生活来评价自己,我越来越迷茫,越迷茫我就越想去思考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我的母亲是内科医生,也在学习心理学,她见我很苦恼,便带我去见她的老师和同学。

现在回看那段时光,是不幸也是幸。

在2007年,东北的心理咨询圈子被半路出家的家庭系统排列师和精神分析师“统治”,这二者是当时的“心理学核心”。

这样的状况,对于一个初二的孩子,真的可以说是噩梦。我不断地承受着来自不同“咨询师”的指责:“你就是太不爱自己了。你应该爱自己,对自己好一些。”“你不要对自己要求那么高,有什么放不下的?”“你应该活出你自己,不要被父母老师局限住了。”

这些“忠告”,让我更困惑了,难道教育培养不是为了让我们向善向美?怎么对自己要求高也是错?问题越来越多,答案却越来越少,我被困住了。这些所谓的咨询师更加让我觉得自己糟糕透了。

基于各种困惑,从上高中起,我就决定一定要成为一名真正能够帮助来访者的心理咨询师。同时我真的很想搞明白我自己到底怎么了,快乐和幸福到底是什么,价值意义又何在?有一个小插曲是,我高中时就用催眠的方法帮助闺蜜解决了失恋的痛苦,这也让我觉得,可能自己多少有点小天赋,坚持做下去应该能养活自己吧。

到了大学,我才发先之前接触过的心理学,和科学的心理学之间,存在很大的偏差。带着清醒的视角来反观市场,会发现,市场利用人们想要通过助己助人获得暴利的心理,对心理学以及心理咨询断章取义,胡乱设计课程。这样的局面,就造成很多准咨询师越学越不知道路在何方,越学越迷茫。

为了能让自己更早地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大学期间,我每一年都会去上两个到三个个人体验或者专业成长的课程。

我因为心理学基础还算扎实,所以从工作坊中能消化吸收到我想要技术,而旁观没有心理学基础的同仁,略有担心,他们会不会顾此失彼,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又不断丢掉旧的技术。

从参加培训的经历看,事实证明,如果想要不走弯路,心理学的基础是必须要去了解的。如何谈话才是一切咨询的基础与核心,而不是各种炫目的技术。

这里顺便介绍一下我大学课程设置,我学习的是应用心理学,应该和大多数国内这个专业的课程差不多。主要讲的是心理学的各个分支,比如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测量心理学。自由选修的课程上,各个大学会因为师资的差异而有些区别,可以开设教育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工业管理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中国人心理学、人类因素心理学等。而直接对口心理咨询的只有两门:一门是心理咨询概论,一门是团体咨询概论。

到了研究生阶段,课程主要分成两个类型:理论研究或实践方法。国内培养心理咨询师的研究生也没有专门教心理咨询流派和技术的系,都是以谈话技术和咨询工具为主。而校外市场上的工作坊,则轻基础而重某一流派。其实,都是瘸子,一边重一边轻,理论和实践无法平衡,更谈不上融会贯通和整合。

在大学和导师

二、找到方向

在大四正为考不考研究生而苦恼的时候,我遇到了1879。这个课程体系完全符合我渴求的继续教育——塑造一个专业且具有个人风格的心理咨询师。于是,果断报名。

上了一年课程之后,我更有体会,在第一年打基础的知识与技能学习里,我对心理咨询的整体脉络有了清晰的了解,并且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式,来反思自己遭遇的困扰,很多原本的困惑越来越清晰,感觉越来越有力量。我走出困顿,成长起来了。

同时,随着学习,越来越感觉到,1879的整个课程的体系设计就是按照心理咨询师的成长路径专门设计的,科学性和开放性贯穿始终。

首先,它带给我们广阔的视野,有着多维度的视角去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会先思考,身居这样一个环境之中,我们在哪儿,要到哪儿去,我是什么风格,我有什么优缺点,非常清晰。这样一种清醒,让我们不会走偏,对前路也很笃定。其他课程无法细致深入到如此程度。

其次,因为它持续的时间长,这给了我们试错、纠错、验证、优化的周期,我们可以充分体验、实践,在持续发酵中,不停地去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过去的后知后觉,到现在的当知当觉,到未来的先知先觉。这个过程中,我越来越多地去觉察自己,发现生命的奇妙与趣味,发现世界的多元性。当我越来越多地看懂自己的时候,也越来越多地看懂其他人。

第三,发自内心地说,我觉得最让我震撼和吸取到能量的是,这个课程中的所选择的师资,他们就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咨询师的样子,既有心理咨询师所要求的亲和、幽默、真实、灵动,又有作为科学家的深邃、严谨、睿智。他们有着与只做研究或是只做咨询的老师们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气质,他们既是一个专注的心理咨询师,也有着一个心理研究者真正的样子。这样的好,没见过,是想象不出来的。希望自己也能够成为这样的人,心之所向,所谓正途。

和同样有着这样理想的伙伴们一起成长三年,没有什么能比这样的事更加幸运。

三、现状及未来

为了1879,我直接搬家到北京,打着一份全职工做心理室助理,也帮忙设计课程和带团体活动,同时兼职做着心理咨询师,接一些比较简单的个案,给一些学生机构做暴力筛查,给企业做员工危机筛查和人才选拔。但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学习和实践心理咨询上,看书加上做咨询,就已经很充实了。考虑到1879的课程从第二年开始就更加紧锣密鼓了,到时候可能需要把全职工作换成兼职。若是还有时间,会去弹古琴、唱歌、写字、画画、会友。自娱自乐的日子过得充实且有趣。

我目前关注的主题与人群是:

学生群体:学生群体的适应性不良的状况,因为往往这类孩子都是比较有专长的,如果环境不接纳他们,他们的价值得不到发挥,我会觉得分外可惜。也因为自己的成长历程的种种际遇,希望跟我类似的孩子,能得到有效的陪伴,从而能够专注地发展自己。

偏执的高智商群体:这个人群往往因为能力过强,能够不停地克服环境的困难,获得社会标准层面的成功,思维惯性使然,他们可能有一定的偏执倾向和完美情结,直到遭遇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突破困境的时候,会突然爆发一系列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不被周围人理解的孤独,对他们来说是一道难关。这个群体也愿意主动地去探求自己。

亲子教育:我大学毕业论文的题目是,中国的大学生群体中“老好人”性格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模型。这让我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有了更多的了解,以后也愿意继续致力于该主题的研究和探索。

表达性治疗中的音乐治疗和绘画治疗、绘画投射测量:这些都是我感兴趣的领域,由于自己喜爱艺术,学习古琴,原本毕业论文想做的是古琴五音治疗对抑郁症患者干预的有效性,但是由于学校没有相关领域的老师而不得不改换了另一个主题。

虽然梳理出了自己想要从事的领域和方向。但是关于未来的规划,目前我还没有具体的实施步骤,当前只是想先把技术学好了,积累经验,等技术和环境成熟了,水到渠成地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了。

到时候,想要创建自己的心理咨询室,努力实践和推广助人自助这个理念,并且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长继续做研究。在规范心理咨询的正道上出一份力,还心理行业一方净土。如果可能的话,还想让心理咨询和新时代高科技嫁接上,这需要结识有缘的、相同理念的科技人才,共同践行愿景。

助人自助,通过心理咨询师的陪伴使来访者拥有更好的自助能力,这是1879教给我的价值观。1879带领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1879四期班 丁美杉

写于2018年

全文完

报名1879计划,请点击我要报名

实时了解1879信息,请关注1879公众号